李法曾,中共党员,现任山东新龙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山东省氯碱协会三氯氢硅协会会长,寿光市人大常委,寿光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又被寿光市人民政府授予“寿光市人民勋章”的光荣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低碳山东功勋人物”、“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寿光慈善大使”。10多年来,他在带领企业不断发展,为社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奉献力量。
一、出资千万成立助孤基金,圆百名孤儿求学梦。
2007年,李法曾出资1000万元在寿光市慈善总会设立了专项救助基金,用于资助全市在校孤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早日成人、成才回报社会。截至目前,共资助在校孤儿110余名,累计发放救助金58万元。李法曾在每年的8月份都会将救助款发放到孤儿监护人或本人手中,发放标准为:大学生每年发放救助金5000元,高中生3000元,初中生1000元,小学生800元,幼儿园600元,直至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011年根据政府实施的新的孤儿救助政策,李法曾决定提高幼儿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的救助标准,并对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进行救助。幼儿园学生由每年的600元提高到每年1000元;高中生由每年的3000元提高到每年4000元;大学生由每年的5000元提高到每年6000元;在读硕士研究生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博士研究生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根据回访孤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民政新的孤儿救助政策,在与寿光市慈善总会合议后李法曾又对新龙助孤基金增设了新的救助项目,对因病住院的孤儿实施医疗救助。孤儿因病住院期间产生的药费、治疗费等在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报销后,剩余部分费用全部由新龙助孤基金资助。
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这让很多孩子的心灵变得极其脆弱。李法曾意识到,资金上的救助仅能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但还远远不够。李法曾专门成立了回访小组,自己任组长,每年都对受助孤儿进行定期回访。在寿光市慈善总会的配合下,通过镇街、民政、学校、村委等部门的联动,深入了解孤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切和激励,让很多孩子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2010年他资助的孤儿学生6人参加高考,全部考上本科院校,其中4人考入国家211重点大学。2011年3人参加高考,2人考上本科院校,1人考上专科院校。资助的大学生中已有5人完成大学学业,学到专业知识,进入社会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捐资两千万重建王高塔,造福百万寿光人民。
2010年,经潍坊市宗教事务局批准,田柳镇政府决定重建慈化寺-王高塔,为支持当地文化事业发展,李法曾捐款2000万元用于千年古刹王高塔的重建。
王高塔又名北宋塔,是寿光古八景之首,大约建于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1966年王高塔被造反派炸毁,夷为平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照片,依稀可见当年的雄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周边村民对王高塔的消逝极为惋惜,盼望王高塔重修之情溢于言表。经多方奔走努力,2010年潍坊市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慈化寺-王高塔,重建资金均通过社会捐款的方式筹得。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一名王高人,李法曾深刻理解周边老百姓渴望重建王高塔的期盼之情,他当机立断决定捐款2000万元用于王高塔的重建,使千年古刹之光得以早日重现,为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造福于百万寿光人民。
三、挖井修路看望孤寡老人,情系一方父老乡亲。
新龙集团坐落于寿光市田柳镇王高工业园,李法曾董事长从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对这片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对这份土地上生活的老百姓有一种特殊的亲情。
李法曾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用于周边村床的打井、修路、建设农村书屋等事项,帮助周边村庄百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年来他累计捐款50多万元,用于周边村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方便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在每年的中秋、春节等节日李法曾都会为镇上的孤寡老人送去肉、面、油、慰问金等节日礼品。并安排专人定期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孤寡老人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爱心。
在新龙集团李法曾设立了“新龙助困基金”,用于帮助集团困难职工,助困基金成立后已先后发放助困金23万元,帮助5户困难职工家庭走出困境,过上正常家庭的幸福生活。
李法曾说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发展了理应回报社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继2005年入选“感动寿光年度人物”后,2010年李法曾再次因为慈善爱心活动入选。会后接受采访时他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低调:“做这些事是我自愿的,这很平常,没什么特别的,所以不太愿意吸引太多媒体的目光,那样就违背了慈善的真正意义。”
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勇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李法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内涵;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了周边人的慈善爱心;用自己的行动,成为人们心中的慈善楷模。